环境监测

发布者:祁华发布时间:2018-04-18浏览次数:64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监测/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课程代码

074504101283

课程属性

工作技能

课时/学分

64/4

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2

责任教师

祁建华

课外学时

0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环境监测》是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专业必修的主干专业重点课程。《环境监测》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内容涉及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学科。该课程主要包括五个内容体系:1)环境监测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2)常规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3)常规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4)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原理和方法;5)新型自动监测系统。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定位为环境科学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以先修课内容作为基础引入本课程的核心知识内容:环境监测基础术语和基本概念、监测方案设计、监测方法和数据处理。在课程内容设计中既考虑基础知识,也注重融入环境监测发展的新趋势;既注重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也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课程内容中既有经典的手动监测方法也有当前常用的自动监测方法,既有62学时的理论授课,也有2学时的中期设计答辩。其中,水体和空气监测是当前环境监测的核心,也是其他环境对象监测的基础,学时分别为1614学时。绪论2学时,土壤监测4学时,生物监测10学时,物理性污染监测6学时,环境监测质量保证7学时,环境污染自动监测3学时。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环境科学概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后置课程:《环境质量评价》。本课程为后置课程的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在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之后,要求学生掌握如下知识体系:1)环境监测中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2)常规环境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方法;3)常规环境监测和分析方法;4)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原理方法;5)新型自动监测系统运行原理。同时应该具备如下技能:1)根据监测环境,制定环境监测方案;2)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此外,学生可以初步树立严谨科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日后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评价、环境管理及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技术贮备。

三、学习要求

1、最低学习要求:课前积极准备、参与课堂讨论;课下完成课程作业;设计中期监测方案并答辩;课后掌握课程重点学习内容。

2、进阶学习指导: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前环境热点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独立设计监测方案,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环境监测》,奚旦立,孙裕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第4版。

《生物监测》,周凤霞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2版。

2、主要参考书

1吴邦灿、费龙主编,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中国环境出版社,20143版。

2陈玲、赵建夫主编,环境监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国家环境保护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国环境出版社,2002

4翟崇治,鲍雷主编,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5)李国刚主编,美国SW-846环境监测方法选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

3、推荐网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http://www.zhb.gov.cn/

国家海洋局网站http://www.soa.gov.cn/hyjww/index.htm

五、进度安排

序号

专题

主题

计划课时

主要内容概述

实验实践

内容

1

绪论

环境监测(OR)简介

2

介绍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特点、环境标准等环境监测基础知识。

1、《环境监测》课本第132、自行下载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16889-2008)阅读。给出下载地址和阅读环境。

2

水和废水监测

水体和废水的监测方案、样品预处理、污染物测定方法。

16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水样的保存方法、水样的预处理;金属、非金属无机物、有机物的测定。

《环境监测》课本第6题、21题、33题、41

3

空气和废气监测

空气和废气的监测方案、样品预处理、污染物测定方法。

14

空气监测方案的制定;空气样品的采集;气态样品以及颗粒物样品的测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1、设计采样记录表。

2、任意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地区作为监测区域,选择合适的优化布点法,制定一个空气质量监测方案。

4

土壤质量监测

土壤的监测方案、样品预处理、污染物测定方法。

4

土壤样品的质量监测方案的制定方法和原则;土壤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课本第18

5

环境污染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的概念、特点、类型与发展;生物监测的方法、原理与应用(重点是生物毒性试验和生物标志物测定)

10

生物监测的发展历史;生物监测的若干基本概念;生态学生物监测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应用;毒理学生物监测常用方法、原理及其应用

《生物监测》(第二版):

P101题;

P5312题;

P2163题;P23413

P1251-5题;

P1551-3题;P1601-3题;

6

物理性污染监测

噪声和放射性监测

6

声音的物理特性和量度、噪声的物理量和主观听觉的关系、噪声监测;放射性监测

《环境监测》课本第11题、2122

7

环境污染自动监测

空气、地表水、污染源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3

空气、地表水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组成及功能、子站布设、监测项目、子站仪器装备、自动监测仪器等。

8

环境监测管理和质量保证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及常用方法

7

监测数据的统计处理和结果表述、实验室质量保证

修改监测方案中质量保证部分,将方案做成ppt

9

实践环节

监测方案答辩

2

修改中期设计,进行监测方案答辩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

20

2.平时测验

20

3.期末考试

60

总计

100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作业的评分标准

得分

1.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合理,能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

90-100

2.基本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本正确、基本合理。

70-80

3.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本不正确、基本不合理。

40-60

4.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不能制定正确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0-30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课堂讨论、平常表现评分标准

得分

1.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0-100

2.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70-80

3.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40-60

4.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30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