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人文

发布者:祁华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292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环境与人文

Environment   and humanity

课程代码

075103201399

课程属性

学科基础课

课时/学分

32/2

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责任教师

郎印海   于格

课外学时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环境与人文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结合环境科学专业的特点与需求,面向环境科学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以人与环境关系为核心,综合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复杂系统,较系统的讲授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础知识、基本理念和基本理论,重点讲解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它物理性污染的含义、污染成因、污染过程、环境危害及其控制。环境与人文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环境类专业的认识程度;培养学生认识环境问题、分析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养成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设计思路:

课程主要讲授环境基本概念及原理、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物理环境的相关知识;污染物的迁移、转换规律;认知全球环境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注重环境基本概念和原理讲授的同时,结合实际环境问题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可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环境学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活动与环境污染的作用关系以及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了解环境控制和管理手段,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环境类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环境学基础。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开设年级为一年级,可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环境学基础知识。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了解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掌握各类环境问题的特征、形成的原因及机理,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创新意识,在经过环境类基础理论的学习之后,能够为后续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的学习、专业技能方面的扩展以及在专业相关领域从事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三、学习要求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授课内容,课中掌握每节授课内容的关键知识点,了解环境的范畴和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弄清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了解污染物的危害,掌握环境科学的主要原理,环境问题的特征、成因及演变机理,能够对所出现的环境问题做成相应的解释。与授课老师积极互动,课堂讨论踊跃发言,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1)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随堂练习。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和讨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及文献阅读或相关案例分析。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以书面形式提交。这些作业能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左玉辉主编,《环境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曲向荣主编,《环境学概论》,科学出版社;

[3]何强等主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窦贻俭主编,《环境学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4]索耶主编,《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第5版影印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5]林培英主编《环境问题案例教程》,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环境保护部网站:http://kjs.mep.gov.cn/hjbhbz/sywbzgz/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http://www.china-eia.com/

Environmental News Networkhttp://www.enn.com/

中国环境保护网 - 中国第一专业环保门户网站http://www.epday.com/

四、教学进度

序号

专题

或主题

计划课时

主要内容概述

实验实践

内容

1

第一章绪论

1.1环境概述

1.2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

4

了解并掌握环境基本知识、环境问题,熟悉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基本概念,掌握加强环境保护与资源保护的必要性。

2

第二章水环境

2.1 水资源与水环境

2.2 水污染

2.3水污染控制

5

了解水质、水质指标及其标准,了解海洋与人类的关系,掌握海洋污染特点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熟悉掌握水体污染及自净的相关知识,明确水污染防治的目标、任务。

3

第三章大气环境

3.1 概述

3.2 大气污染

3.4 大气污染控制

5

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源;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的机制;影响大气污染的因素;大气污染防综合防治。

4

第四章土壤环境

4.1 土壤环境概述

4.2 土壤污染

4.3土壤污染防治

5

了解土壤基本组成及性质,熟悉土壤环境的污染问题,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明确影响土壤污染的相关因素。

5

第五章固体废弃物污染

5.1 固体废物的来源及分类

5.2 固体废物污染

5.3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

2

熟悉固体废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固体废物资源化的原则,了解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方法

6

第六章物理环境

6.1 声学环境

6.2 其它物理环境

2

环境噪声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噪声基本知识;控制噪声污染的技术;其它物理性污染的基本知识及污染防治的原则

7

第七章全球环境问题

7.1 环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7.2 当前主要环境问题及解决途径

3

人和环境的辨证关系;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和损耗以及淡、海水资源危机等环境问题的影响;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8

第八章人与环境和谐

8.1 人与环境和谐概述

8.2 适应生存与环境安全

8.3 环境健康

3

人与环境和谐的内涵与特征;环境安全的概念及其分类;原生、次生环境问题与健康;环境污染与原健康

9

第九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9.1 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9.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9.3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

3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中国21世纪议程的特点和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途径。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常表现

20

2.平时报告成绩

20

3.期末考试成绩

60

总计

100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

作业的评分标准

得分

1.严格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正确、合理,能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

90-100

2.基本按照作业要求并及时完成,基本概念基本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本正确、基本合理。

70-80

3.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解决问题的方案基本不正确、基本不合理。

40-60

4.不能按照作业要求,未及时完成,基本概念不清晰,不能制定正确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0-30

2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课堂讨论、平常表现评分标准

得分

1.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0-100

2.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70-80

3.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40-60

4.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30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