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

发布者:祁华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985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基础生态学/Foundations in Ecology

课程代码

074502101301

课程属性

学科基础

课时/学分

32/2

课程性质

必修

实践学时

0

责任教师

王震宇、郑浩

课外学时

0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体系,是协调和统筹人与自然关系的指导性学科,是引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理论基础。基础生态学主要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等不同层次上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方式,通过理论推介、案例剖析,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体系和思想方法,形成宏观的生态思维,提高对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和把握水平。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

2.设计思路

基础生态学的理论课教学应注意把具体的生态学知识融合到整体的生态思想和理论中,突出对学生系统观、动态观、时空尺度观等生态思维方式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了解掌握生态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了解生态学发展简史及分支学科,提高对生态学作用的认识和学习兴趣;二是要求掌握个体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生物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生态因子组成),理解主要环境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方式;三是要掌握生物种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生物种群的数量、质量、动态和调节机制,掌握种群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种群间的关系,了解种群生态的应用;四是掌握生物群落的概念、群落的结构、群落中种的生态位、群落的演替及周期性变化。了解相关的假说、观点、模型、复杂的计算。了解地球上主要群落类型及其分布以及岛屿群落;五是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成分、食物链、营养级、生态效率、生态平衡和反馈调节机制,以及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了解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和分解。

本课程教学中,围绕着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选择针对性强的相关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提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双向互动逐步深入,得出结论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的生态学知识,激发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无;

并行课程:《环境学》

后置课程:《环境生物学》、《生态修复》、。本课程为这两门课程提供了生态思想和基本理论。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生态学认识生命世界、认识生态环境的特殊视角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兴趣,建立关爱生命、关爱人类共同家园的生态意识,在遵循生态规律前提下,正确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去开发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管理自然环境;通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典型案例分析,使学生逐渐获得分析复杂环境问题、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为从事环境保护和环境科学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培养具有基础性与创新性、知识与能力兼备的综合性人才。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测试。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案例分析等作业。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4课堂学习过程中针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模块进行若干次随堂测试,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效果;安排1次针对当前生态破坏引起的热点环境问题的分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撰写1份研究报告。

四、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基础生态学》,牛翠娟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出版;2015年第三版

2、主要参考书

[1]《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孙儒泳等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现代生态学》,戈峰等编著,科学出版社,1993

[3]《生态学》Mackenzie, A., A.S. Ball, S.R. Virde著,孙儒泳等译,科学出版,2000

[4]《植物生态学》(第二版),姜汉侨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五、进度安排

章节

专题

主题

计划课时

主要内容概述

实验实践内容

第一章绪论

绪论

生态学概况

2

生态学的定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查阅当今全球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根据阅读资料,选择典型案例,完成读书报告一份。

第二章有机体与环境

个体生态学

生物与环境;能量环境;物质环境

8

生态因子;比希最小因子定律、限制因子、耐受限度与生态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光和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的适应

完成课后作业;针对课后作业及课堂测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

第三章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生活史对策;种内与种间关系

8

种群的概念;种群动态;生物种的概念;种群的生活史对策;竞争、偏害作用(他感作用)、寄生、捕食、食草作用、偏利共生、原始合作、互利共生等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协同进化

完成课后作业;针对课后作业及课堂测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8

生物群落的概念和基本特征;群落演替;植物群落分类的单位和排序

完成课后作业;针对课后作业及课堂测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

第五章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和功能

6

生态系统组成成分、食物链、生态效率的概念,生态平衡和反馈调节机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特点和主要元素的循环途径

完成课后作业;针对课后作业及课堂测试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及时向教师反馈学习问题。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 A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统考方式AA.统一B.提前

(三)成绩综合评分方法: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

10

2.平时测验

20

3.期末考试

70

总计

100

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课程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0×30%+期末考试成绩(100×70%)。平时成绩结合课下作业、课堂讨论、小组讲座等环节。

附:作业和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1)作业的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作业的评分标准

得分

1.严格按照要求及时完成,概念清晰,解决方案正确、合理(或作业有少量错误,能及时订正正确),能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案。

90-100

2.基本按照要求并及时完成,概念基本清晰,解决方案基本正确、基本合理。

70-80

3.不按照要求,未及时完成,概念不清,解决方案基本不正确、基本不合理。

40-60

4.不按照要求,未及时完成,概念不清,不能制定正确和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案。

0-30

2)课堂讨论评分(满分10分)标准

课堂讨论评分标准

得分

1.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10

2.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7-8

3.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4-6

4.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3

3)学生小组讲座(满分30分)评分标准

考核指标: 5

得分

1.选题深度(主题符合要求,研究有深度)

10

2. ppt制作美观

5

3.思路清晰

5

4.简洁易懂的讲解

5

5.良好的互动气氛

5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