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经济学

发布者:祁华发布时间:2018-04-17浏览次数:310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

课程名称

环境经济学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课程代码

课程属性

专业知识

课时/学分

16/1

课程性质

选修

实践学时

责任教师

田伟君,胡泓

课外学时

32 (16×2)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课程性质:选修

一、 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环境经济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环境规划与管理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与环境规划学、环境管理学和环境法学一起构成环境科学专业规划管理方向中的重要课程。由于环境经济学是环境学和经济学多学科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因此学生应具备从经济的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来探讨环境问题的能力。

2.设计思路:

教学与实际问题分析结合,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经济意识,使学生掌握利用环境经济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课程内容包括四个模块:微观经济学基础、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环境损益评估方法及环境经济政策;这四个模块相互承接,能够体现环境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在环境经济学中,分析各环境相关主体的行为及其相互作用机制需要借助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及方法。因此微观经济学基础模块旨在介绍环境经济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学概念、范畴和基本理论、方法。

环境经济学理论基础是环境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环境经济政策制订的基础,该模块课程包括外部性理论和物质平衡理论。

环境损坏和效益的经济评估方法是环境经济学中最经典和应用最广泛的评估方法,包括直接市评估法、揭示偏好评估法和陈述偏好评估法。

环境经济政策模块主要包括两大经济政策,即调节市场型的排污收费政策和建立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政策。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高等代数II》、《环境学概论》;并行课程:《环境法学》等;后置课程:《环境管理学》、《环境规划学》。本课程与这几门课程等构成了环境科学之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的系列课程群,内容和要求各有侧重、联系密切。

二、课程目标

通过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使学生在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上对环境经济问题有一个深刻的从本质上的认识和理解——环境经济学是研究环境物品的经济学,虽然当前很多环境物品存在外部性和非经济性;了解环境物品的价值理论和环境损坏和效益的价值理论;理解当前主要的环境经济政策—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课前熟悉课程内容,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掌握关键知识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认真完中期研究报告。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在掌握课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查阅、汇总文献,针对具体问题,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环境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

、参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编者:马中,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 20065月,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环境经济学》,左玉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月第一版。

2]《环境经济学》,李克国,魏国印,张宝安主编,中国环境出版社,200312月第1版。

3]《微观经济学》,和柄全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2月第一版。

五、进度安排

专题

主题

计划

课时

讲授重点内容

实验实践内容

1

绪论

环境经济学的内涵

2

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环境经济学产生和发展及如何学习环境经济学。

2

观经济学基础

需求和供给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4

竞争市场结构的效率、需求和供给的平衡运动过程、需求和供给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3

环境经济学基础理论

外部性理论

2

外部性的相关概念、环境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市场结构和环境外部性、外部性理论的应用及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问题。

物质平衡理论

2

福利经济学中经济效率的实现、帕累托最优的必要、充分条件以及如何实现最大社会福利。

4

环境损坏和效益的经济评估方法

不同价值评估方法的适用条件

2

环境资源的价值及总经济价值、环境损坏和效益的经济评估方及评价方法的选择。

5

环境经济政策

排污收费

2

排污收费政策制订的基本原理及适用条件、经济效和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权交易

2

排污权交易的主要思想及其微观效应和宏观效应、排污权交易的主要特点、实行排污权交易的条件。

六、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A.闭卷考试 B.开卷考试 C.论文 D.考查 E.其他

(二)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成绩综合评分体系

比例%

1.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

30

2.中报告

20

3.期末考试

50

总计

100

附:课堂讨论及平时表现评分标准

课堂讨论、平常表现评分标准

得分

1.资料的查阅、知识熟练运用,积极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90-100

2.基本做到资料的查阅、知识的运用,能参与讨论、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与其他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70-80

3.做到一些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参与讨论一般、不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一般。

40-60

4.不能做到资料的查阅和知识的运用,不积极参与讨论,不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0-30

七、学术诚信

学习成果不能造假,如考试作弊、盗取他人学习成果、一份报告用于不同的课程等,均属造假行为。他人的想法、说法和意见如不注明出处按盗用论处。本课程如有发现上述不良行为,将按学校有关规定取消本课程的学习成绩。
八、大纲审核

教学院长:院学术委员会签章: